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今日关注

“他对古人的行为和想法感同身受”

他对古代典籍的热爱,完全出于天然的兴趣。20年研习古文献的经历,“没有人具体指导,是憋出来的”。

  “古文字这门学问,没十几二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刘钊教授说,蔡伟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很多最新出土的文献也没机会读到,但自学了大量传世典籍,许多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

  “蔡伟心无旁骛,对古书的文字、句法及古人用语习惯都烂熟于心,甚至比许多专业研究者更熟悉,他较常人更容易融入到古代的语言环境中,对于古人的行为和想法更能够感同身受,时间久了,对古书有了触类旁通的能力。”刘钊说。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裘锡圭先生如此评价他鼎力推荐蔡伟的原因:“现在搞古代文献的,很多人实际没有他(蔡伟)这个水平。”

  “高中生直升读博士”的新闻,让人联想到当年没考上大学、却被蔡元培聘请为北大哲学系教师的梁漱溟,小学没毕业、却被胡适请上中国公学讲台的沈从文…… 

  蔡伟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他并非出自名门,没有所谓“家学”的影响,对古代典籍的热爱,完全出于天然的兴趣。他自幼热爱书法,学生时代迷上了唐诗宋词,高二时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裘先生的一篇论文,从此被传统“小学”吸引。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20年研习古文献的经历,“没有人具体指导,是憋出来的”。

  “初中成绩还不错,到了高中,理科就学不进去了,就只对古典诗词感兴趣。”蔡伟回忆说,《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义府续貂》等等当地图书馆能找到的书籍,都曾是他心灵的慰藉。

  王力先生主编的四册《古代汉语》,是中文系学生的必备书籍,可蔡伟在高中阶段就通读了一遍。裘锡圭的书籍,他也是从高中阶段开始接触。“都是经典,越看越有味道,有的需要背诵、反复学,才能有所感悟。”

  虽然成绩不好,蔡伟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只是“偏科比较厉害”。高中落榜后,他进了锦州橡胶厂当了3年工人,仍然是一有时间就看书、泡图书馆。1995年下岗后,他到一家食堂“刷碗当杂工”,对古文献的研究兴趣依然不减。

  那年年底,他给裘锡圭先生写了一封信,寄去了读书札记,请教相关问题。不到10天,他就收到了裘先生的回信,信中写道:“你对传统‘小学’真心好之,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  

  1996年3月15日,是蔡伟至今难忘的一个日子。他在北京与心仪的“老师”裘锡圭见了一面。裘先生当时给出的建议是“坚持自学”。

  蔡伟并没有想到,最终真能成为裘先生的弟子。无论是12年摆摊生涯,还是2007年开始的蹬车岁月,他心里谨记的,一直是裘先生对他说的话:“要把学问做好,首先你得有兴趣,得能扎实看书。”

  复旦大学明文规定,两院院士、杰出教授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可以自主招收博士生,考题由导师自己定,学生可不参加统考。然而,即便如此,根据规定,报考博士生必须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而蔡伟只是高中学历,仍不能录取。

  为此,除了裘锡圭等教授的推荐,复旦大学还曾就蔡伟的报考资格问题,派专人到教育部作了沟通。

  蔡伟说,对于网上一度曾出现“破例是否影响教育公平”的质疑,他完全能够理解,因为大家不清楚他的研究能力到底如何,而这一点,“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他对古人的行为和想法感同身受” 2009-08-04 2 2009年08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