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海曙项目经理人为失业人员导航——

再就业,让我来帮你

  本报讯 前不久,在宁波海曙江厦就业服务社工作的李信茂辞去了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他说:“有了更好的去处,我要把这个岗位留给更需要的人。”

  如今在海曙区,像李信茂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政府帮助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在就业路上华丽“转身”。他们的“转身”得益于海曙区的“就业项目经理人”等帮扶制度。

  记者近日从海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因为越来越多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帮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或自主创业,所以腾出了更多的公益性岗位。11月该区1200个政府出资的公益性岗位中有113个“无人问津”,已连续多月出现岗位等人的现象。

  这几年,海曙区对失业人员的帮扶力度持续加大。不仅每年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将公益性岗位的数量稳定在1200个,还将所设置的岗位从护楼员发展到三车管理员、运动器材维修员、居家养老服务员、交通协警等七大类,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这一系列的帮扶制度中,海曙区自主设计创新的“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格外引人注目。

  “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就是以失业人员为工作对象,并为其设计个性化的就业方案,全程跟踪服务直至稳定就业的一种新的就业服务模式。项目经理人活跃在社区,深入到家庭,为就业困难人员实施“零距离、全覆盖、个性化、全程式”服务,为其量身定做就业计划,包括就业前景评估计划、就业意识重塑计划、就业技能培训计划、就业服务全程计划,并提供岗位挑选、陪同面试、定期随访等服务,直至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

  “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向失业人员提供人性化、精细化的就业服务,因此,我们要选择那些品行端正、熟悉就业工作、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来担任就业项目经理人。”月湖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赵枫向记者介绍,目前他们在7个社区聘请了14名就业项目经理人,其中7名专职经理人全部由失业人员担任,以他们的现身说法,带动和引导辖区内的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另外7名就业经理人则由街道或社区的劳动保障救助机构的工作人员兼任,这样更有利于就业资源的整合,使再就业援助政策得到更好落实。

  应鸣鹤是太阳社区的“就业项目经理人”。他告诉记者,要做一名合格的“经理人”,首先要详细掌握失业人员的家庭情况、就业意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再帮助失业人员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机构,为他们向有关单位“推销”,陪同参加招聘面试;最后陪同签订劳动合同。为此,应鸣鹤跑遍了辖区内的105家企业,把联系失业人员的情况、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摸得一清二楚。短短5个月内,他已帮助数十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就业项目经理人不仅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还为有创业意识的人员提供创业导航服务,他们为创业者制定创业计划和实施方案,提供相关培训,并帮助创业者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月湖街道的林慧君就是这项制度的直接受益人。2006年3月,原本在一家大酒店供职的她失业下岗。在经理人的帮助下,她很快找到工作重新上岗,还在9个月后成功申请自主创业小额贷款,开创新的事业。如今,林慧君和她的“天一家政服务部”已在街道家喻户晓,为社区居民提供钟点工、病人陪护、家电维修等一系列贴心的家政服务,生意越做越红火。

  “原来,公益性岗位招聘火爆是好事,说明大家愿意来公益性岗位就业;现在,越来越多公益性岗位空缺也是好事,因为大家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或是自己创业了。”海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研员陈守叶说,今后,他们还将继续创新服务方式,从“送岗位”转为“送技能”、“送服务”、“送项目”,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适销对路的帮扶。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再就业,让我来帮你 2011-12-12 2256492 2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