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希腊七成浙商仍在坚守——

希腊:难再见

  本报讯 阳光温暖如旧,爱琴海依然如蓝宝石般迷人。如果没有那些恼人的、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五月的希腊应该是世界上最让人留恋的地方之一。

  “希腊现在除了风景之外,可以留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徐伟春是希腊华侨华人总商会的会长。据他说,眼下在希腊经营的大部分浙商依然选择留守,即便那些回国寻找新机会的人,也都没有完全放弃在希腊的生意。

  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徐伟春在希腊的生意主要有饰品和酒店两大块。徐伟春的饰品生意做得很大,产品的加盟零售店遍及希腊2000多个岛屿。“最好的时候,每天销售额有100万元人民币。”徐伟春说。当地不少人称其是“拿石头换欧元的小伙子”。

  但是,这样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尽管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在经济危机面前,再爱漂亮的女人,也得先填饱肚子。更何况希腊将18%的消费税提至23%。

  “去年下滑了大概20%,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又跌了30%多。”徐伟春告诉记者。虽然店面依然在维持经营,但店里现在的货柜只有原来的一半。“仓库也退掉了几个。”

  利润跌得比销售量更快,欧元兑换人民币破8后,他的成本与原来相比已提高了20%。

  对希腊逐渐丧失信心的不只有徐伟春。“生意刚开始大幅下滑的时候,我还很担心,现在坏消息太多了,都已经麻木了。”谈及在希腊的生意,希腊温州商会副会长黄玲江颇为无奈地笑笑。

  依然在希腊做建材贸易的吴宗海,曾有日销售额近万欧元的商铺,如今能够勉强保本已算幸事。“早几年赚的钱,现在全部还给希腊了。”

  差的远不止贸易。欧洲人一向自豪的旅游业也显露疲色。徐伟春表示,自己在希腊和意大利等国的酒店业务也大不如从前。他提到了希腊旅游企业协会刚刚发布的一个数据:“ 5月6日大选后,希腊的预定游客人数已经下降了50%。”

  在当地工作的浙江人甚至如此描述:“排长长的队伍,要么是买土豆,要么是等着取款。农民直接把菜挑到城里来换东西。从没想过,这会是希腊”。

  突围把握欧元动向

  等待,似乎是大多数希腊浙商的共同选择。据悉,目前在希腊经营的浙商大约5000人。“现在有70%的人还在坚守。30%离开的人,也大多没有完全放弃希腊的生意,我就是这样。”徐伟春说。

  “毕竟在希腊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有稳定的客户关系,就这么放了肯定舍不得。”黄玲江说。

  但“等待”并不意味着舍弃,还得紧跟欧元的走向。徐伟春就做了几手准备:如果救市政策起效,希腊经济复苏,自然是皆大欢喜;假如紧缩政策持续,而且债务危机难以缓解,那就先继续观望,并继续国内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和机会。与此同时,也利用欧元贬值的机会,做些逆向贸易。“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可能会出现另外一些新的投资机会,例如贬值的不动产等。”

  原来,债务危机以来希腊的资产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徐伟春称,希腊资产价格平均下滑了15%至20%。另外,一批高达500亿欧元的希腊私有化项目也已浮出水面。

  徐伟春和朋友看中了希腊旅游胜地圣托里尼岛,想要在合适的时机在该岛购买一片土地,用以兴建酒店,“不过估价还没有到心理价位,”徐伟春称。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希腊:难再见 2012-05-28 2459520 2 2012年05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