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望穿秋色

南瓜趣事

——龙泉屏南镇“秋实节”漫谈

  见习记者 曾福泉

  县委报道组 潘枫 鄢鸣

  秋天,收获的季节,是金黄色的。这也许是很多人打小就学会的一句话。

  去龙泉县屏南镇的路上,处处丰收。打下来的稻谷,大片大片地铺在太阳下暴晒,黄澄澄的;家门口,农家主妇挂起成串的玉米,金灿灿的。

  这句话又浮现在脑海中。忽然间,甚至呼吸的空气都染上了洋溢着喜悦的金黄色。

  顺着盘山公路翻过数个山头,终于来到深藏在海拔1000余米群山中的屏南。如今这里最大的事,当数金黄色的南瓜——丽水·龙泉“秋实节”第一次在这里举办,南瓜作为主角,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大批客人来到镇上观光。

  在这里,人们不吝于使用色彩和想象力。沿街两旁,家家户户的门口都陈列着南瓜;村民家里,沙发的扶手上放着长条形的南瓜,可以垫手臂;民居的墙壁,画着大幅关于南瓜的壁画:深蓝的夜空,青色的藤架,垂下了千百条碧绿的蔓子,叶大如伞,映衬着各种形状的金色南瓜,妈妈摘来做了一桌菜,娃娃倚着当枕头。

  屏南镇党委书记季岩平看上去精神抖擞,又难掩一丝紧张。他说,全镇今年收获了近9万个南瓜,从上午开始,“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就在小镇四处响起。

  一对农民夫妇,站在成堆的南瓜前,沐浴着秋日阳光,这成了摄影师眼里完美的画面。面对镜头,瓜农王怡兴笑嘻嘻的,没半点不自在。在今天的“最重南瓜王”比赛中,他所种38斤的南瓜荣膺第三,也堪称“瓜王”了。

  在屏南,南瓜的个头有大有小,形状各异,均重在5斤至6斤。无论分量轻重,丰收的喜悦相同。身材小巧的南瓜,用铅丝编成串儿,挂在墙壁上,可以做装饰。中等个头的,村民们拿来在空地上码出两个圆圈,当作“南瓜趣味运动会”的跑道。有自告奋勇的人,可以披上蓑衣,戴上草帽,用扁担挑着两筐最大的南瓜,在这南瓜码出的跑道上,比比谁跑得更快。

  南瓜花是大朵的艳丽黄色,十分好看,结出的果实,则由青而黄,等到秋风渐凉时,正呈现出雍容和灿烂的金色;而和南瓜有关的生活,快乐而富足。

  “红米饭,南瓜汤。”屏南的老辈人都会唱这首歌,屏南镇种植南瓜的历史和山民生活的历史一样久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南瓜是山乡人民花样不多的食物中的一种,足见南瓜在清贫岁月中对人们的意义。南瓜可以做菜,煮粥,晒成南瓜干。混入面粉、稍作加工,可以制成南瓜饼,这已是不可多得的点心。

  现在,屏南山民早已不依赖南瓜为食,南瓜甚至也不能算是当地效益最好的经济作物。在宝贵的梯田和山地里,种的是四季豆、辣椒等高山蔬菜。然而,南瓜仍然怡然自得地生长在小镇的各个角落,年复一年,在秋天到来时用金色装点丰收美景。而村民们也乐于将南瓜视为丰收的象征,一户人家每年的收成,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真不少呢。

  南瓜的丰收,甚至让全世界有了共同的喜悦。每年的7月至9月,遍布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农场、庄园和山村都在分享收获。在浙江,走遍乡村城市,在古村落的百年老屋,在街头食肆,在高级公寓,在博物馆,到处都能看到南瓜的身影。

  不过,在屏南人心里,南瓜的动人之处在于朴素。王怡兴告诉我,屏南人家种南瓜,很少专门伺弄。看着墙角、后院、山前的边角地,嘟囔一句“空着怪可惜的”,一把南瓜籽就撒了下去,任它自由生长。每天清早出门耕作,傍晚回来,都看得见:嗯,抽芽了;哟,长蔓了。南瓜蔓子爱攀援,要是恰在山边就能沿山生长、开花结果,否则就得为它搭个藤架。它还甘于做饲料,王怡兴说,一头猪每天可以吃掉两至三个南瓜,还长得膘肥体壮。

  对南瓜的喜爱,也不止于村庄。大约是从万圣节(Halloween)得到的灵感,不少城里人买来个头偏小的南瓜,把内瓤掏空,在外皮雕刻有趣的鬼脸,作为家居装饰;还有的家庭偏爱色泽亮丽、体态精致的小南瓜,把它和其他艺术品一起摆在案头;更多的人,则会嗑着香味扑鼻的南瓜子,和朋友一起谈天说地。

  在充盈着成熟作物浓郁芳香的秋天里,人们就是这样格外钟爱这金黄色,它是餐桌上的浓汤,是满仓满谷的贮藏,是可以怀抱的温暖。丰收的意义,就在于慰藉一年的辛劳,给生活注入扎扎实实的幸福感。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穿秋色 00021 南瓜趣事 2012-10-23 2763478 2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