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美育

“三个稻草人”的诞生

——儿童艺术思维转化阶段主题创作辅导体会

  竞赛性主题创作可以说是美术学习中一种要求最高的课业形式。要求学生依据主题精神搜集绘画素材,用个人独特的形式表现主题。面对这样的要求,多数学生会感到彷徨无从着手。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小学生的儿童艺术思维向成人艺术思维转化的特殊阶段,儿童率性表现的特点基本丢失,成人化的逻辑思维与空间处理能力尚未真正形成,画作往往呈现出既无童趣亦无技巧的尴尬局面。

  前不久,在杭州艺术节区工艺现场创作选拔赛中,笔者学生创作的大型工艺集体作品“三个稻草人”获得了唯一的集体一等奖。欣喜之余,感觉到我们的学生此时已初步具备了成人化的艺术创作思维能力,而这得益于针对这一特殊时期学生的竞赛性主题创作辅导“看—聊—画—改”四步法。

  许多未进行过专项训练的学生身上隐藏着巨大的美术创造才能,需要老师在他们的日常绘画作品中去发现,如空间的处理、线条的表现、对综合材质的运用有特别的敏感性等,需要按照主题特点寻找合适的创作者。“三个稻草人”的工艺比赛中,笔者选择了一名构图、绘画、创意能力较全面的学生,两名富有创意、动手能力强、对材质敏感的学生,两名细心擅长制作小工艺品的学生组成最佳组合。

  “草人”的创作第一步,就是组织成员看教师能够找到的,最前沿的工艺作品和经典作品,找到活动的艺术定位,也看失败的作品。我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把竞赛中失败的作品扔进纸篓。殊不知那些失败的作品如果在创作构思开始之前就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在看的时候点到其失败的原因,就可以避免许多常规错误。

  在艺术节节标的设计中,纯儿童艺术思维阶段的小学生一般会用一些能表达自己对艺术节的直接感受的图形来表现。而初中生已萌发了客观的艺术思维,却又不具备成人艺术家式的眼界,许多学生都会把“艺术”、“ART”这样的文字当作主要设计元素,或者以一枝画笔、一个麦克风为形象代表,这样直白的表现是无法体现创新、创造。新奇的材质可以更多体现作品的创意元素。“草人”创作前,竞赛精神里就有“应用废旧材料”、“绿色”等要求,我在辅导前对优秀作品的材质进行了分类,罗列出许多环保而又新奇的材料,并直接带了一个郊游捡到的鸟巢,学生在惊讶声中,思维就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竞赛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表现的角度问题是第一要务,需要由教师抛出引领性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捕捉学生思维所呈现的闪光点,在闲聊中获取更多灵感。《草人》中,“一家人”的形象最具社会性,能反映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人”,这都是在聊中得来的,形成意念中的草稿。如果任由学生发挥,很难达到超越一般的层次,这就需要学习与生活的变化,以避免作品的重复与陈旧。“草人”小组便是在看的过程中,发现表现“人”的作品,容易在竞赛中胜出,在现场比赛中对不同题目的适应性也最大,因此我们定下了做“人”的决心。

  儿童阶段的学生习惯于一次性完成创作,绘画是他们知觉与情感的物化形态,并且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下笔大胆,涂色随心所欲。而初中阶段学生显然已失去这种天然的“自在状态”,绘画技巧又不成熟,一次成型的画作一般都无法对应竞赛性主题创作的要求。如何发掘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并以独特而完整的形式显现出来,学会分步骤创作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辅导中我们一般将它分为三个步骤。一稿以小幅草稿的形式初步表现自己的主题切入,可以以多幅形式出现,为下一步表现提供选择。《草人》创作虽然是较大型的工艺作品,学生却是根据设想绘制了多幅的草图,包括对不同材质的效果预设表现,为后期制作做好充足的准备。二稿是根据草稿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基础上遴选适合本次主题的草稿,讨论、修改完善。三稿是落笔之前进行单项的技法练习,如《草人》正式制作之前,专门去了解学习了搓草绳、织草鞋、编团蒲的方法,获得了对材质、技巧的感悟。

  儿童美术创作过程中往往会有新一轮的反省、调整,以致最后的作品与预先的设想不一样,而中学生的主题创作有种种预设目标需要去实现,需要学会分阶段地反省,以更好地控制作品循着预设的艺术目标完成。铅笔稿阶段:完成后在师生间交流,修正至表达出满意的效果,色彩阶段在着色之前对色调,表现手法,材质作进一步的资料学习与商讨。调整阶段:把握整体,在画面效果上进行尽可能完善地调整。科幻画版画作品《万能作业笔》就进行了先后三次的刻板练习与重印。《草人》中宝宝的婴儿肥形象就经历了数次反复拆装才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需要熏陶与积淀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所以无论是特长学生还是普通学生,其培养都离不开日常的教学。这是一个坚持的过程。


美术报 美育 00010 “三个稻草人”的诞生 2010-05-22 nw.D1000FFN_20100522_8-00010 2 2010年05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