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4版:鉴藏

天价书法《砥柱铭》 疑点重重

■牟建平

  继2009年明吴彬《十八应真图》拍出1.69亿元之后,《砥柱铭》能够刷新创造中国古代书画的新天价,毫无疑问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里程碑事件。中国古代书画一改前几年的市场低迷,重新受到藏家的青睐,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得到正常体现,本应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鉴于近年国内拍场上的重量级古书画一直伴随着真伪争议,特别是凤毛麟角的宋元书画进入拍场,更每每引发争议。《砥柱铭》做为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黄庭坚的作品,其真伪自然受到人们的关注。

  鉴别一件古书画是不是真迹,“时代气息”是否相符第一重要。粗一看《砥柱铭》,外貌上似乎有两分黄庭坚书法的感觉,但细观全卷所显露出来的时代气息,则与北宋黄庭坚书法真迹迥异,处处流露出“明以后书法”的特征。明清之际,社会的审美情趣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暮气十足的馆阁体书法十分厌恶,而气韵生动的黄庭坚书法受到推崇,一时竞相摹仿,摹写黄体成为一种时尚。明代书法大家沈周、文征明、祝枝山,清代的郑板桥等都是参学黄庭坚书法的高手。此时,各种临本、摹本、拓本大量出现,给后人鉴定黄庭坚书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笔者以为,拍卖本《砥柱铭》应是明清时的一件临本,虽在运笔、点画上与黄庭坚略有几分相像,但全卷不时下意识地流露出临摹者自己的个人书写习惯,同真迹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点画、运笔、结体、章法、神韵是鉴赏一件书法的五大要素。黄庭坚书法的特征是点画力壮如铁,运笔擒纵舒展,结体中紧外松,章法穿插有致,形成气势开张、纵横跌宕的鲜明个人书风。

  黄庭坚书法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一波三折;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个性特点十分显著。鉴别他的书法就要注意是否有点画运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砥柱铭》通篇点画锋芒外露,方笔处理过多过滥,与黄庭坚真迹“方圆并用,绵里裹铁”善于藏锋的点画处理大相径庭。生猛有余,而含蓄不足,一味逞强,是其一大败笔。此外,运笔缺少变化,平淡无奇,丝毫没有黄体“一波三折,极尽顿挫”之妙笔,特别是在细笔游丝处过多“实笔”处理,同黄庭坚书法也是南辕北辙。

  民国时,由于国家衰败社会动荡,导致大批中国古书画精品纷纷外流。日本的有邻馆正是此时购进了不少中国古书画,但除了《李白忆旧游诗》等有限的真迹极品外,不少却都是赝品。近年,有邻馆陆续将真伪有争议的藏品《出师颂》和《砥柱铭》投放市场,却始终攥着大开门的真迹《李白忆旧游诗》不卖,令人不得不生疑。特别是近一两年,在古书画屡创新高大卖热卖后,一些海外民间馆藏和私人藏品先后涌入拍场,不排除有趁热套现的背后动机,应引起广大藏家的小心。

  实事求是讲,《砥柱铭》能卖这么高的价格,离不开台湾专家傅申的推介文章。当今的市场现实是——即便有再好的东西,如果没有专家写鼓吹文章,想拍出令人满意的高价比登天都难。

  但是,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傅申35年前定为“存疑作品”的《砥柱铭》,如今又突然判为“书风转换期作品”了!在其《从存疑到肯定——黄庭坚〈砥柱铭卷〉研究》一文中写道:如果《有邻馆本》书写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与《经伏波神祠诗卷》写于同年,并列于《寒山子庞居士诗卷》及《赠张大同卷》等等的后面,其风格是格格不入的,是绝不符合风格发展的规律,因为它毫无山谷晚年凝重浑厚的用笔,故而疑惑其为真迹与否。

  傅申早年的疑问有二:一是用笔,当年的感觉是有邻馆墨迹本的《砥柱铭》虽然全卷笔法和结字都与其他山谷各卷有相通符合之处,而且一片神行,毫无一般作假或伪仿书迹的迟疑、胆怯或夸张的神态,但是在用笔速度比其他行楷都要快速,出锋尤为爽利迅疾,多纵而少擒,绝无晚年代表性的战颤波折,线质偏于扁薄。在笔法的比较上,虽然三点水及“纟”字的偏旁,其特殊的结构和惯性都与标准品一致,而最明显的不同是在捺笔的出锋与造型都似利刃一般,而且时常在重按后提笔出锋地形成有棱角的三角形,例如:“天”、“之”、“合”等字。另外是在:“也”、“轨”、“荒”、“邑”等字的末笔上抛钩,也出现在横笔末端,往往先重压后奋力上挑,有分段性的用笔,往往形成三角形,这些特征是在基准作品中少见的。二是风格的早晚:从风格来看,《有邻馆本》是比较年轻而有俊气洒脱的气象,却与《山谷题跋》卷六中同样写给杨明叔的《题魏郑公砥柱铭后》本末后的纪年为晚年的建中靖国元年有不相合之处。

  应该说,在笔者看来,台湾专家傅申35年前对《砥柱铭》的这些疑问既是很清醒的,也是很专业的。但不知何故现在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对这些真伪疑点统统视而不见了,并重新写了篇上万字的文章,将其定为真迹。考虑到《砥柱铭》是经过台湾的艺术经济人从日本转卖到一位台湾藏家手中的,如今送到大陆来拍卖,又请了一位台湾的专家执笔来写鉴定推介文章这个背景,这种“大变脸”也就不再是什么稀奇事了。

  《砥柱铭》的价格是传奇性的,它的真伪也充满了诡异多变。我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广泛深入的学术探究,才能离真相越来越近。否则,吸引我们的除了一个惊人的天价,就别无它物了。


美术报 鉴藏 00034 天价书法《砥柱铭》 疑点重重 2010-07-24 nw.D1000FFN_20100724_12-00034 2 2010年07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