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美育

自发、自为、自在

□龙念南

  我们的美术教学到底要咋样?用一个时髦的词来形容——纠结。还是那句话:“娱乐”还是“教育”?这是个问题。

  不过,我用辩证法琢磨了琢磨,辩证法的“灵丹妙药”是一分为二,因为任何事情都不会只是单一的一个模式显示,总是有不同的内涵或外在展示、影响或者引导着人们对其的认识。如果想“掰开了揉碎了”尽量整明白,就必须“一分为二”。细一琢磨,对啊,美术教育的两头不就是“美术娱乐”和“美术教育”吗!是我们把它们对立了,所以出了“问题”。其实,您的教学如何整,就看您是靠近哪头了。如果目的明确,就不成问题了。比如您就是想让孩子们快乐,完全可以站在“美术娱乐”的角度进行活动设计,而且这基本和国际接轨。比如尽可能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和能力确定活动的内容,可以紧紧把握活动同时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什么行为艺术、涂鸦艺术、装置艺术、大地艺术、拼贴艺术、民间艺术,表演艺术,只要好玩好操作,尽管招呼。只要孩子们“娱乐”的兴高采烈,同时他们的“纳税人”心甘情愿地为他们“纳税”,您考虑那么多干啥!其实不管您考虑不考虑,只要孩子们是在快乐中“娱乐”,只要您活动设计的内容与形式真正是“广泛”,孩子们仍然会在快乐中获得很多很多,只是这“很多很多”都“隐藏”在“自发”之中。  

  “自发”是啥?很学术的解释是:人们未认识﹑未掌握客观规律时的一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为客观必然过程所支配,往往不能预见其活动的后果。如果想把“隐藏”的“自发”整成高一层次的“自为”,仅仅是“娱乐”恐怕就不行了。而且“纳税人”绝大多数恐怕还是希望您的教学别总是“娱乐”,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长。再看“自为”的学术解释:在掌握了事物运动规律,能够按规律自觉、自由地决定的行为,同时有助于自己个人效应的提升。您看,多“重要”,多“像”教育的目的,所以“纳税人”不会不考虑。而要想“学”到东东,教育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您因此从“娱乐”那一头蹦到“教育”这一头,如果孩子们可以选择的话,绝大多数肯定会溜号了。明摆着嘛,教育目的从来不是光靠“娱乐”就能完成的。特别是“画画”,本来是几乎所有孩子的“最爱”,可您今儿一个“术语”,明儿一种“技法”,烦不烦呢!如果“寓教于乐”或者“娱乐寓教”呢,那必须面对那个“纠结”的问题。咋办?

  其实老祖宗早就整出了一个合适的办法,这就是“中庸之道”。“中庸”可以帮我们设计好教学活动,同时能够帮助孩子们从“自发”提升至“自为”,甚至说不准什么时候提升为“自在”。“自在”可就不得了了,“自在是一种无拘无束的逍遥境界,既可指身体的不受羁绊束缚,又可指心灵的自由放逸。哲学上指不因他物的在场或不在场而自为的存在。佛教则以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为自在。”

  我理解的“中庸”,首先整明白自己的目标,然后在坚守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用更多的、灵活的,特别是与目标对立的方法实现目标。比如我就坚持校外的美术教育应该在“教育”上有所为,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娱乐”阶段,应该借助教学逐步提升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和艺术表现能力,进而培养一批未来的精神贵族。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会考虑美术的问题,既运用什么样的造型和色彩表现方式启发丰富的想象和视觉的表现,然后才考虑现在有什么可让我借用的、好玩的东东。如果仅仅是好玩的东东,不管它们如何“流行”,我都坚决“抵触”。其实自己的创作也是如此,我一直坚持最传统的绘画表现方式,甚至在体力允许的前提下,自己绷画布裱画纸。当您发自内心地去琢磨任何您认为可以利用的东东时,您会发现自己的内心特充实平和,既不会因为不如别人而愤愤不平,也不会因为自己有些特长而沾沾自喜。这个时候,您就不得了了,因为您已经进入“自在”状态了。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儿童中心美术教师、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


美术报 美育 00012 自发、自为、自在 2011-02-26 nw.D1000FFN_20110226_5-00012 2 2011年02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