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61版:副刊

我看到的敦煌

  我们乘坐的火车终于缓缓启动了。窗外的画面不停地变化着,直到这个画面定格在广阔的山野,粗犷的线条,紊乱而毫无章法的山壑中时,我知道属于我们的旅途开始了。

  敦,大也。煌,盛也。我们来到了敦煌。

  曾读到这样一句话:“天和地是一部书,地平线把它们装订在一起,上部写满日月星云雨,下部写满山水草木兽。”现在的敦煌就是这样一部“天书”,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绿洲景色或许再也见不到了。眼前的那条“装订线”是那样的清晰、平静,又是那样朦胧、空灵。这样天旷地阔的地方,展露出的是慓悍、豪放、苍凉。上下的只有太阳的肆虐,月亮的冰冷,风的狂妄,沙的浩瀚。而“沙漠绿洲”也只能活跃在文字上了。我们追逐着这条地平线,去捕捉历史的章程。

  我们从一个石窟走到另一个石窟,如同从一个朝代踏入到另一个朝代。就好像一台时光播放器,诉说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信仰。那么最刺激我眼球的就是唐代,特别是盛唐的石窟。唐朝前期政治开明,国力强大,经济文化丰富,这种奋发进取的景象完完全全展现在我们看到的壁画中,无论从人物造型,色彩及装饰图案,给人一种舒适安逸的氛围。仅从飞天的造像中就可以看出,唐代的飞天的飞动富于变幻,或冉冉上升或俯冲直下。衣裙飘带,飞花流云与画面中的人物一起构成了和谐的飞行韵律。给人一种自由奔放、变化无穷的美感。而到了唐后期至北宋的飞天的飞行姿态已无那样激奋轻盈,显得沉重。而且壁画中的色彩运用极具装饰效果,唐代壁画的色彩浓重,整个画面显得辉煌、明快、浓重、热烈。魏晋时期以土红色为主调,画面宗教气氛强烈。隋代的颜色就稍亮些。唐代壁画晕染就相对细腻,增加了色彩的立体感,局部贴金,营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也更显示了盛唐艺术鼎盛时期的辉煌壮丽。从人物造型上看,人体的比例适度、匀称、神态庄严沉静,丰腴健美,如世间女子。从一四八窟主尊涅槃像就能体会到。表现方法上唐代壁画多运用奔放自由的兰叶描,其实敦煌壁画发展到唐代,线条已非常成熟,铁线描、兰叶描都已发挥到自如的地步,特别是兰叶描,可以看到人物手、面部的饱满,衣纹又长又有力度的线条,飘带飞动变化的线条。兰叶描的运用更体现了以虚实表现体积,整个艺术风格更显得精美柔丽。在唐朝,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来了新的装饰图案,特别是莲花和佛光的大量运用,增加了宗教艺术表现力。唐代装饰图案以自然花草为多。艺术家从自然吸取灵感,使自然既生动又统一地相结合,动与静、繁与简结合。使唐代壁画及造像更具深刻的时代风格。

  在这荒旷的黄土地上,莫高窟是一座宝藏。很多人会质疑它的绘画价值,在莫高窟绘画的记载中似乎没有文人画家的名字。但莫高窟的壁画中肯定吸取了名家的画法,例如,学界认为一零三窟的维摩诘经变图可能就是吴道子的画风。吴道子被人们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受他的影响定会有些。那么每个朝代不同的画风也就体现了当时的绘画特点的一部分。而我所看见的、听见的敦煌莫高窟就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讲解。它是多方面的,不论是宗教、绘画、经书等等都集中在这一点。在这里还活跃着没有被风沙湮灭的细节和故事,还活跃着苦行僧的思想和情感。现在的敦煌只有天的深邃、地的旷达、云的高远,到处弥漫着历史的气息。在这里能使人目光舒展,使人情感升华,浮想联翩,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广博。短短的几天奔波带给我们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心灵的刺激。我们追逐的地平线依然在那里,若隐若现,走近了,似乎又觉得离得远了些。我所看到的莫高窟、敦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就这些足以打开我的视线。躁动的风沙、飞驰的野云、荒旷的大漠仍然向我展示着西部无所顾忌的野性。让我们沿着逶迤的古道,踏着披离的衰草继续去寻找这天荒地老的传奇。


美术报 副刊 00061 我看到的敦煌 2011-09-17 2052426 2 2011年09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