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6版:美育

激越活力——面向区域性

  大自然有我们需要的一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增强自然类课程资源的渗透意识,让课程资源渗透“宽”起来、“热”起来、“活”起来。

  渗透在自然景观的欣赏中:

  家乡的剡溪,夹岸青山,溪水逶迤,历史上早有“剡溪九曲”胜景。两岸碧水蓝天、红花绿草、古木奇石到处都有,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整合,廓出一个生生不息的独特艺术园地。这些都是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如八年级15册第4课《美丽的西湖——水彩画》,可直接让学生跟着美术老师到河边写生。那样,学生的心情和作业效果肯定更上一层楼。这样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自然资源,结合校本课程,开展一系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渗透在资源状况的了解中: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未来和我们息息相关。教师先强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进行环保教育,再结合课外创作,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状况,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带领学生走访当地的民间艺术家,观摩他们的优秀作品,请他们讲授当地民间艺术的基本技法(如竹编、泥塑、紫砂、根雕等),要求学生以真实情感去理解和观察本地生活及家乡的山山水水,并因陋就简地剪贴、雕刻或绘画出富有当地特色的作品。每逢课外活动时间,带上爱好画画的学生进行野外写生或捡拾创作材料。用当地特有的材料和景物,诱导学生把心里的画在白纸上恣意流泻、把河边不起眼的烂树根变为宝贝,让鹅卵石变成笑脸……

  渗透在艺术题材的发现中:

  要发挥当地特色自然资源促进美术教学,鼓励培养学生发现题材,让学生寻找大自然的素材,并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体验它们的采集、加工、制作过程,最后以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去年学生集体春游时,笔者就尝试组织了以组为单位集体“环境艺术”创作活动,第一组学生在河边用沙子拼画了嵊州地图、第二组学生用石头叠出了娃娃群、第三组学生用很多树叶组成了一条多彩的大领带……通过美术创作让学生认识到有限自然资源应有节制地开采,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学习美术与关心人类发展状况相结合。

  显然,只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独特的课程资源优势,结合新课程的特点,进行渗透,变被动为主动,大胆开展当地特色化美术教学,才能使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学生才会喜欢美术课,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大面积地提高。这对初中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费鼎渊(作者系嵊州市马寅初中学美术教师)


美术报 美育 00046 激越活力——面向区域性 2012-02-18 美术报2012-02-1800014 2 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