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8版:深读

文章导航

临书临到天一阁

汲古启新——陈启元临书展暨《陈启元临书系列》首发座谈

  汲古启新——陈启元书法临摹展暨临书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在宁波天一阁举行,调寄《柳梢青》;

  春随人意,启新汲古,墨香开智。抱朴临书,耕耘无弃,几年容易。

  平和总见高明,正法眼、何求奇异?莘莘学子,满城桃李,争先妩媚。

  ——题记

  宁波书协原主席陈启元选择“以衍清芬”的天一阁作为自己“汲古启新”书法临摹展观摹地,六卷本《陈启元临魏墓志铭二种》、《陈启元临篆书二种》、《陈启元临行书二种》、《陈启元临摩崖二种》、《陈启元临魏碑三种》、《陈启元临隶书三种》首发式暨座谈会场所,一定有他的深思熟虑。天一阁藏书的幽香、陈启元临书的幽香复合一起,沁入天一阁园林的角角落落,使得每一个参观座谈陈启元临书展暨临书系列丛书首发式的人都在亲临中国文化瑰宝的视觉感受中又多了一层“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卿云轮囷覆护其上”的氤氲。3月1日,雨馀春阴的天一阁若一张刚刚墨汁未干的宣纸,延伸着关于书法的演绎,主人则是陈启元,一个爱恋厮守书法60多年仍新宠不已的老书法家,一个培养大批书法学生、有着丰富书法教学经验的书法教育家,一个识得时务、谦和包容、乐于奉献、诲人不倦的书法组织活动家。差不多宁波老老少少的知名书法篆刻家纷纷赶来捧场,其中有周律之、沈元发、沈元魁、杨东标、贺圣思、胡茂伟、 蔡毅、胡朝霞、盛欣夫、吕益军、钱丁盛、毛燕萍、张忠良、方向前、陆爱国、俞者新、包根满、张奕辰、施晓峰等,一方面是对陈启元书法艺术的欣赏,一方面是对陈启元艺德的尊敬。

  临帖,是学习书法艺术不二的法门,学书自临摹始,应该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因为只有悉心临摹古代碑帖,方能知书法之规矩绳墨。朱履贞《学书捷要》有谓:“学书须求古帖墨迹,抚摹研究,悉得其用笔之意,则字有师承功夫易进,临摹少则无师承,体势粗恶。”

  上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李彤为陈启元临书丛书写的序言。对临摹的重要性认识,进而他评价“试观先生临帖作品,其取法皆为经典,其解读更体现了其对书法雅正传统的独特理解,虽不乏匠心卓见,但又忠于原作,故而其临帖作品不仅是技的彰显,更是其道心之体现,皆非一朝一夕所能就。”前几天上海美术馆“情感·形式——胡抗美沃兴华书法展”引起轰动,被书法网友痛斥为书法野孤禅的沃兴华私下痛陈:谁说我不会搞传统书法?我要搞比一般传统书家都要搞得好。沃兴华还在网上搞过临书展,给批评者以实践的回击,可见,新派书法、狂野书法到忘乎所以、自以为是的“邪乎”书法更是需要传统书法作底子的,否则是玄虚的瞎蒙,不必作书法看待,不必上“瞎蒙”书法的当。

  书法发展到今天,手段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但其创新的根本实不能不源于传统的原浆,即使是貌似破斧缺斨、粗头乱服者犹自有所出处,或近于古质。一些成名书家直言:“临摹就是为了创新。我平时基本不搞什么创作,有空就天天临帖读帖,揣摩古人心思。”陈启元揣摩书法古人心思的结果是有了《陈启元临书系列》。“现在我们看到的习字帖,特别是汉、魏碑,因原碑年代久远,碑面风化剥蚀,字迹漫漶,点画转折模糊不清,字口难以辨识,给书法学习和教育都带来很大困难。为探索解决这一困难的途径,我们请陈启元先生选临了几种传统经典名碑,有的是陈先生平时教授学生临习碑帖时用的示范样例。陈先生的临作,凭着他深厚的笔墨功力,力求尊重原碑,使被剥蚀、漫漶的碑版字迹清晰起来,为教者和学者教学这些碑帖时排除了视觉和实践上的困难。”《陈启元临书系列》编者的跋语点明了陈启元临书雅正的不易,大概这种雅正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彰显,恐怕到时候连陈启元自己都不敢相信了。回顾历史,大名鼎鼎的《兰亭序》几个版本都是临摹本,它们之间微妙的差别反映的绝不是简单的似与不似,而是包括神采在内都可以发生潜变。后人之习《兰亭序》,摹书岂以万计?摹书千变万化岂以万计?就在不厌其烦地临写过程中,书法家得到了启悟与灵感,有一天突然华丽转身,全新出场。

  临书临到天一阁,书法的春天已经绽放在天一阁亭台池阁间的参天大树和青葱小草上了——鸟儿们在为陈启元临书欢唱,还将为陈启元今年揭幕的书法创作展欢唱!


美术报 深读 00028 临书临到天一阁 2012-03-10 2355728 2 2012年03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