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设计

文章导航

竹编的设计美感

  竹之四德

  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理想意念中既平常又特别。宋人李昉赞誉竹有“刚、柔、忠、义”四德。苏东坡也曾写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书者竹纸,戴者竹冠,衣者竹皮,履者竹鞋,食者竹笋,焚者竹薪,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的语言。竹制器物给人一种自然内敛的审美感受。因竹之美,在其姿、在其色;竹之用,在其韧、在其简;竹之品,在生活、在文化,所以作为“竹子王国”的中国有着悠久的用竹、赏竹历史。从竹编网石固堤筑坝到生活中的筐、篮、席、篓、椅,从精美竹刻到与竹相关的众多文人诗书画,“竹”如影随形般地与生活紧密相关,其用途广泛,贯穿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竹,恰是予人此种自然、单纯、平常之体悟的素材。美的根基在日常生活之中,竹编器具从根本上来说具有这种自然健康的美。

  竹之需求

  我们常说,设计表达着生活的态度,是生活方式的体现。生活的设计既涉及审美、文化等精神层面内容,也完全可以在一桌一椅等日常具体器物里得到动人诠释。竹子随处生长,其生长周期短的特点使得竹作为原材的价格很是低廉。在竹乡居住的人们往往随手砍下棵翠竹就能加工编织成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之物,自用或与他人交换。正因为竹的平常,竹才有可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设计用材,在全球范围内被设计师们广泛运用,也造就了全球化视野下竹设计之美的丰富。作为一种天然便捷的材料,重视竹材的使用是在社会文化讲究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大环境下,也是因为自工业化大生产以来,自然环境遭遇严重破坏,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在高速变化中感到无比疲惫的现实情形下被提出来的。“快”与“慢”的冲突犹如机械化流水生产与手工制作之间的矛盾一样,需要寻找到一个可以共存互利的平衡点才可得以持续发展,而将天然材质的竹及其相关传统手工技艺引入现代设计之中正是有效途径之一。设计是为了满足需求而存在的,介于“竹”与“需求”之间的设计,定然也寻找着它们可以实现的那个和谐平稳的契合之处,因此结合竹编设计的器物在生活中可构成合理美妙的身心使用体验。最为关键的是,它体现了一种自然朴实的,结合了文化和审美的选择,这在之前、现在以及今后的设计理念中是具有相当活力的。

  竹之材

  竹的材质具有非常优秀的力学性能。它收缩量很小,而弹性和韧性却很高,有试验证明其强度是一般木材的两倍。也因此,竹材可用于制作多种功能及用途的产品。在现代设计中,为追求一种纯粹浑然天成的设计理念,竹的形态往往不会做过多修饰而被运用,无论是原材使用,还是成篾编织,为的就是能一目了然地从其自然形态的单纯呈现中感知到设计的精粹。竹编产品在塑制产品的影响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下,其使用人群数量也逐步减少。传统竹制日用品的使用更多地维持在乡土农户间,而在城市生活中的竹制品则有着审美和功能上的更深要求。因为竹编技艺的巧妙手工可制造出规整而具有强烈装饰意味的平面竹编制品,如盛物的筐、篮、灯罩,置于地面的席、座,桌面、椅面等,还有竹制空间、竹制家居用品等,因而在设计师的审美和功能层面下的理念实现下便具有了很强的现代美感,使得这样的设计带有人情味,它温暖且使人亲近。传统的十字行竹编、人字形竹编、方格形竹编等表现出规整的韵律感,有很强的装饰性,既可单独运用成器,亦可与不同材质、工艺等和谐搭配创作出具有统一美感的器物。

  竹之形

  竹的直线形态和曲线形态在设计中常常表现得纯朴且优雅。在与竹相关的建筑和生活家居用品的设计中,这种竹材形态的使用理念表达得非常完善,真正体现着“竹使人雅”、“宜人居”的使用感受。尽管竹有时是作为设计元素而被纳入整个设计规划中,但由此带来的内心体验确为丰厚。比如,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早期参与长城脚下的公社项目所设计的“竹屋”到2008年的北京三里屯“瑜舍”酒店,就涉及到竹的“形”与“色”。而竹形在作为小而细节性的设计元素之时,则显得精致沉稳。国内原创品牌Nature Bamboo自2006年开始以竹为素材进行家居设计,使其竹类设计作品进入酒店、会所、家庭等人居环境,也是极其注重竹材本身的适用性和文化内涵。日本在竹的设计探索上可谓先进,有很多以竹为主题的设计成果。北京2011国际设计3年展的主题之一为知“竹”,其释义有5点:意、艺、器、境、悟,分别对应文化之竹、工艺之竹、日用之竹、建筑之竹、创新之竹,正是全面阐释了生活中的用竹之道。如设计师陈秉鹏的竹椅所说的那样,竹子是清爽的植物,在生活中用得很多,跟文化结合起来做竹的设计则是把低端的竹材带入了高端设计消费领域。


美术报 设计 00018 竹编的设计美感 2012-03-10 美术报2012-03-1000009;2359528 2 2012年03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