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副刊

访美感想

  美国是开放的,纽约是包容的,美国人民是友好的,美国艺术家是热情和智慧的。

  文化需要交流、需要融和、需要相互借鉴,需要相互包容、需要相互尊重,但更需要相互独立、相互对照、相呼相映,相互保留民族自己的特色。否则世界文化便会单调、乏味,失之多样性与丰富性。这就如同万花世界一样,只有蝴蝶兰郁金香不行,还会有牡丹芍药、冬梅春桃,这样才会有五颜六色、万紫千红。所以说,没有千差万别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国家模样,便无民族文化可谈,无世界文化可说。

  民族文化自身包含着物质与精神两个侧面,首先是物质因素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国家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国家的政治地位,影响着本民族文化的地位。这一点自己感触特别多。就拿中国画这个代表着中国文化符号的艺术样式来说,在我们的国力不及西方,特别是不及美国时,有些人根本不拿它当回事,说它不科学,太简单,粗制滥造(当然也有不少伪国画,玷污了真正的中国画)不屑一顾。他们不了解真正的中国画艺术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在诗、书、画这个外在形式里面的精神内核,他们只是轻藐地称它为水墨画。当我把我的画展称之为“中国方法汉语图式”并把它展示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恍然大悟。中国画不是简单的水墨画,不是毛笔蘸着水和墨,草率地在宣纸上简单地信笔涂抹。当他们了解了画的立意、内涵甚至是哲思的时候;知道了作品中的诗、书、画、印,任意一种艺术形式,都需要为之付出十几年、几十年艰辛,甚至是为其奋斗终生的时候;他们清楚了一个好的中国画画家,必须将国家的民族的命运和个人的性情高度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作品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在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中外、东西文化的开放与交流,自古以来不外乎三种模式,即中西合璧的,民族固守的,全盘西化的。后者不去说,这是典型的民族虚无主义,纯粹是无稽之谈。那么,看上去主流的好像是前者,即所谓以西之长补己之短。在历史科学和现代科技创新方面,是非常可取而且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在文化方面呢?失去自我的,失去本民族的文化,一味去创新、去合璧,甚至去迎合、去巴结,西方人是不会喜欢一个毫无尊严的民族和他的毫无特色的文化的。恰恰相反,是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独特的艺术语言打动了西方,赢得了西方,甚至征服了西方。这在参观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馆、纽约世界雕塑公园等这些被认为世界一流的艺术场馆之后,这种认为和认识才会不被说成是孤芳自赏和狂妄自大,反而被认为是恰当和公允的。

  中国画这个一直被西方人误称为水墨画的艺术种样,在经历了漫长的艰难岁月之后,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伴随着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渐渐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中国画这个成长了五千多年的中国文化的DNA,而今,她戴着厚厚的历史包浆,慈祥地端详着当代世界,淡定自若,岿然卓尔,和而不群。

  特别感谢哈德逊美术家协会、哈德逊国际艺术交流访问中心,也感谢在美期间所有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所有朋友。是你们让我了解了美国,认识了中国,找到了自己。


美术报 副刊 00025 访美感想 2015-07-25 3943394 2 2015年07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