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评论

导语

  我有一帮不靠谱的画家朋友,夏天或者准确地说叫暑假,他们大多是不搞创作的。在他们看来,画家在夏天的工作就是撒欢,比如旅游顺便写生一下下,比如以参加展览的名义同学会……只有撒欢撒累了,才会偶尔的发发呆,看看圣贤书。这两年好了,兄弟姐妹们天天看微信,忙得要死要活,原本看书看得就不多,现在就更没空了。

  读书在中国原本就是一种修为,黄山谷早就说了,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往高大上的方面说,读书是人类文明和教养的一种方式,所以,书还是要看的。

  只可惜,网络来了。每天我们貌似在阅读,我们在阅读电脑、手机——我们似乎已经没有时间对付书籍,我们阅读了海量的新闻、趣事、心灵鸡汤——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向天才的作家、天才的思想者和天才的作品致敬,更不用说向阅读本身以及阅读所孕育的想象力和思辨致敬。

  亦如我们《评论月刊》本期所力求呈现的,我们希望朋友们回到书本,回到阅读,毕竟读书不是一场SHOW,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好书,书中藏着那么多的美好,值得去读,值得一读再读。

  好书无非有这样的原则,让你懂得道理,让你理解历史,让你在“他”的思考中了解自己。

  2015年已经过半,我们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教授、在读美术高校学生、出版人和身边的书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在今年出版的美术类书籍中去芜存菁,为读者开列10本好书的书单。这份书单是这样的:劳伦斯·韦施勒著《忠于生活——与大卫·霍克尼25年的谈话录》、黄永玉著《沈从文与我》、乔纳森·费恩伯格《艺术史:1940年至今天》、曹意强、孔令伟主编《艺术哲学与史学理念》、曹意强著《艺术与智性》、乔迪·格雷格《去你的,生活:与卢西安·弗洛伊德共进早餐》、董克俊著《命运的重量:一个艺术家大半个世纪的人生自传》、刘小东著《一公分:刘小东日记》、高阶秀尔著《看名画的眼睛1》。要命的是,这份书单着实让我们大跌了眼镜,除了极少部分的热门书趋同外,很少有被多人选中的。

  当然,书籍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拷问。半年,从出版到上架,我们也知道,这些爷、这些忙得不得了的红人们可能有的书根本就没读过,他们可能只不过给我们的10本好书的书单就是凭着经验打勾而已。

  好在,我们想要的就是他们的经验,等过些年,那些被他们遗漏的书他们会写出文章更仔细地说出遗珠之美在何处。更重要的,我们需要他们阅读的经验、评判的经验乃至批评的角度——所以,我们不吝版面分享他们的观点。

  ——谢海


美术报 评论 00014 导语 2015-07-25 3957740 2 2015年07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