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今日温州·扫描

“死囚”新生记

——瓯海警官张斌真情关爱程胜的故事

  瓯海报道组 黄松光 吴海栋 陈婵娟

  “遇上大好人了,是温州张警官拯救了程胜!”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似地在皖西南部的小山村——安徽省池州市棠溪镇百安村传开。

  这位“张警官”就是温州市瓯海区公安分局政治处副主任张斌,千里迢迢专程从温州驱车前来探望曾经身陷囹圄、身患重病的安徽籍“死囚”程胜。

  这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从程胜被判死刑、到改判死缓、到刑满释放的18年间,张斌以一封封饱含真情的书信,将温暖的关怀和真诚的帮助传递至高墙之内,唤回了一名“死囚”曾经泯灭的灵魂。

  时间追溯到1994年5月,20岁的张斌考进了瓯海看守所担任狱医兼管教,遇见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死刑犯———程胜。由于年轻无知和法盲,程胜伙同4名老乡在3个月里先后9次携带作案工具, 共抢得价值1.7万元的各类财物,东窗事发时年仅23岁。此时,他被查出患有肺结核。这个打击令程胜万念俱灰。

  冒着随时可能被传染的危险,张斌主动担负起程胜的医疗任务,并采取到医院定期检查和在看守所系统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治。然而,程胜却说:“张警官,你不要医治我了,反正我都是快要死的人了,治疗对我来说已没有意义了。”

  张斌清楚地知道,对于一名一审死刑犯,决不能放弃对他的教育和挽救,即便是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于是,张斌一边晓之以理,帮程胜写上诉材料,一边动之以情,以点燃他对生活的希望。

  在长达一年多的上诉时间里,张警官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分析上诉的理由,一次又一次地送去热腾腾的病号饭,一次又一次地为他送药、打针,一次又一次地给他讲述法律知识,一次又一次与他真诚地沟通……程胜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一年两个月后,终于从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传来了消息:程胜被改判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而此时,经过系统治疗,程胜的肺结核也已经钙化。

  改判死缓后,程胜被投送浙江省第二监狱服刑,按理说张斌已完成了监管任务。但他还是放心不下。

  为了鼓励程胜积极改过,只要看守所有犯人投送监狱,张斌都会抽空到省二监探望程胜,了解改造情况。尽管他岗位多变,却始终不忘程胜,更多的用书信形式继续开导、鼓励程胜好好改造。

  由于改造成绩优异,程胜被改判为无期徒刑, 1999年底又改判为有期徒刑18年9个月。

  “医生可以医治一个人的身体,但张警官不仅救回了我的生命,还医治了我的灵魂。”2004年12月,程胜又主动要求调到条件极为艰苦的“北疆”劳改农场改造。

  新疆的生活比程胜想象的要苦得多,一时几乎让他丧失了改造的信心。一封新疆来信,让张斌读出了程胜的苦闷,如果在这个时候不多支持他、鼓励他,或许他又会面临崩溃。

  “你既然选择到新疆服刑,就应该接受现实,环境不会随着你的意志改变,你只有积极改造,才能争取早日出去。”张斌立即给程胜回了封长信,叮嘱他要正确地面对现实、经受磨炼。

  时光飞逝,程胜刑期将满。“剩下只有4个月了,我既兴奋又迷茫。18年过去了,面对崭新的社会,我能适应吗?出去后,我能干什么?……”程胜又想到了向张斌“求救”。在回信安慰程胜后,张斌又给程胜姐姐程清华去了个电话,让家里人一起帮助他。

  2011年9月29日,程胜刑满出狱的日子。他穿着张斌提前邮寄来的衣服步出高墙,踏上了距离北疆5000余公里的皖西南之路。

  今年世界警察日那天,张斌特地千里迢迢地赶到安徽池州来探望18年间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相会”——见见程胜及家人。

  “我给了他第一次生命,他却走了弯路,是你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程胜的母亲胡秀荣第一次见到“恩人”张斌时眼泛泪光,拉着不放手。

  张斌看到程胜如今与家人生活和睦融洽,还帮助姐姐一起打理蘑菇生意,由衷地对程胜说:“看到你现在的状态,我放心了。”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扫描 00023 “死囚”新生记 2012-06-27 浙江日报2012-06-2700007 2 2012年06月27日 星期三